我的METROHACK经验分享

Youth Innovation Lab
7 min readJan 31, 2020

--

MetroHack是一个少有的特地以女孩子为主题的Hackathon(就是黑客活动),现在已经在波士顿,纽约,还有亚特兰大和康州举办过活动,因为有女孩子这个特色,加上一些印度裔的连接,MetroHack的赞助方非常强大,包括微软,脸书等一线的高科技公司,可能也是符合这些公司的多元化原则吧。

MetroHack纽约是在微软的纽约分部举办,因为是在TIME SQUARE(时代广场)附近,交通非常方便,我也从长岛赶过去做了一次MENTOR,一个12小时的活动,也有不少的感想值得分享。

首先,分享一些和活动有关的数据吧。

活动的组织者是一群高中生,其中的头是一个很nerd的白人11年级学生,团队️️印度🇮🇳裔,华裔,白人娃,还是很多元化的,没有传说的都是印度娃的活动。

参赛的女孩大约️250到300个,具体的不详,估价️60%印巴裔,华裔大概10%左右,其它的大概️30%。

在活动中,我辅导过大概14个女孩,除了一个华裔女孩,其它都是非华裔女孩,感觉相对于其它族裔,华裔女孩也都还是比较怕羞,不爱提问。

然后谈一下有关做MENTOR的分享。

我们华裔作为IT界中的主力IC(Indian + Chinese),我们经常参与各种活动做义工的人数还是不太多的,至少是有点缺乏代表性,比如,METROHACK活动一共有大约16个MENTOR(义务的指导),其中微软纽约分部去了6个,其它的有10个左右,这里面超过一半是印度裔的,华裔的就有我和另外一个ABC的女孩。

其中一个误区是认为必须懂得很多的技术才能去做MENTOR,其实超过一半的MENTOR本身没有太强的技术背景,微软的6个主要是做销售支持的,其它义工也有不少是做PM(项目经理)的。

最后,针对家有女孩的家长,参与这种活动的一些相关问题,我给一些自己的想法。

还有一个就是,认为我家孩子可能能力不够,是不是去参加活动会意义不大。

我辅导的14个孩子中间,大约只有两个是有比较强的技术能力的,其它12个,不是完全的初学者,就是懂一点基础而已,所以,不用特别想象所有这些活动都是高手云集,鼓励孩子去尝试,真正的体验是在于和活动有关的一些WORKSHOP,包括如何融入一个小的团队,开始BRAINSTROM一个小的项目等等。

最后谈一点点比较功利的,有家长问我,孩子上高中了,时间很紧张,参加这种活动有意义吗?

我是周六早上 7点起来,9点多一点到的现场,而多数的学生已经在8点已经CHECK IN了,可见这个是要有一定的牺牲精神的(至少那个周末不能睡懒觉了)。

但是对于我们通常参与的一些常规性的活动,比如每周都上的课程,或是经常参与的训练等等,这种活动本身的价值在于它是非常开放,而且有独特体验的。

比如,我去参加活动之前的想法是,在TIME SQUARE 附近,那肯定是在一个非常拥挤的狭小空间里面,肯定是条件非常有限的几个小房间里面办的活动。

而事实是,微软的这个办公室大楼本身非常宽敞,而且空间巨大,让参加活动的孩子可以有很好的体验,并且开放了两层楼来支持活动,基本上可以从活动中看到一个在顶级大公司纽约公司工作的环境,对于孩子们是有正面影响的。

其中一个WORKSHOP(有关AI的),主讲人是微软的一个销售经理,来自北京,至少让华裔女孩可以看到原来在科技公司也有很多的不同选择,不做纯粹的技术,也可以做销售,售后等等。

我和一个家长开玩笑说,这种活动值得来,不要太担心因此会影响一次常规性的活动(比如一次体育训练或是一次课后班等),你不需要跨过大江大海,也不用担心人潮人涌,对比那种行万里路的行程,这个就是25迈(一个小时)的距离,这个完全不应该是问题。

最后是活动参与,能得奖的机会有多大,这个是很多家长很关心的问题,毕竟多数是高中生了,说不在乎反而是不正常的,只是在乎的程度有多少。

就谈一点我做MENTOR时的心得吧。

鉴于多数的孩子其实没有太多的基础,在现场10个小时左右能做出来一个像样的project的难度是巨大的,而且因为多数要求和硬件有一点联系,难度会更加大。

我指导过的4个项目中,没有一个能完整做完的,但是评审中一个环节(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项目路演,就是说,如何设计一个project,并且讲解清楚,我们叫MOCK PROJECT。

这个中间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发现一个好的project idea,如何做presentation,如何回答问题等等。

因为时间缘故,我没有完整的等到所有的project路演做完,但是真正能做出PROTOTYPE (项目模型)的非常少,多数还是停留在PPT基础上,但是project IDEA都非常有意思。

比如我辅导的一个项目是 “VIRTUAL DOCTOR”,通过VR,外加病人家的HARDWARE,可以然医生远程看病,当然这个不是全新的idea,但是四个女孩把PPT 做的很fancy,也做了几个 WEB PAGE来做 MOCK。

另外一个项目是,检测婴儿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并且加上一个光线传感器,通过远程提示父母,婴儿房间的安全状况,她们并且把每年有多少婴儿因为照顾不当,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夭折的数据都找出来做为例子。

我给了她们一个建议,外加一个夜视摄像头,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在后台随时把婴儿的睡觉姿势进行分析,如果有被窒息的危险,就及时的发出警报,这个也被她们采纳了。

那是不是能做出来PROTOTYPE的team,会有很好的机会得到一些荣誉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因为毕竟做得出来的team不多,而且都是team一起做,通常有做coding的,也有做PPT的,还有专门练习做presentation的环节,能把PROTOTYPE 做出来,但是讲不出来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毕竟一个team里面肯定有比较擅长的)。

还有一个就是如果有准备的话,是不是会好很多。

从纯粹功利的角度,会有帮助,但是不太建议家长帮忙做了,孩子去参与,这个不光是诚信的问题,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孩子会对家长产生依赖性,毕竟以后的上大学和工作还得自己来。

一个比较可行的模式是,设立好一个deadline,建议孩子组队,一起学习,做一些准备,就像是参与一个正式的比赛那样去准备这种活动。

如果是得到了一些荣誉,对于孩子的自信心肯定是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会让她们产生内在驱动力,当然没有得到荣誉(多数孩子是没有办法得到的),也是一个长长见识,学习提高的过程。

光是活动准备的多达六个WOKRSHOP,本身就值得去一趟。

好了,今天终于分享完了,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关注一些不同的活动,也请孩子们多多参与,她们都是非常有潜力的。

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如果得到信息,最好及时和孩子沟通,尽快安排好报名,即便最后报名了万一不能去,也比报名时没有位置了好,我个人以前就有过教训🤔🤔。

key word: “youth coding club”, “YCIC”, “youth innovation”

--

--

Youth Innovation Lab
Youth Innovation Lab

Written by Youth Innovation Lab

Youth Innovation Lab is community based STEM education institute, we promote STEM education to minority community, and focus on advanced technology education.

No responses yet